第423章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_我从秦末开始长生不死
笔趣阁 > 我从秦末开始长生不死 > 第423章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423章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

  第423章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

  随着长安的第一场雪落下,孝文端皇后的灵柩停进了霸陵,葬于孝文帝寝陵之东。

  她的陵墓并不豪奢,延续着孝文帝那朴素的风格,内部的陪葬品同样寥寥,只有少许生前的用品,以及几块玉佩、陶罐罢了,至于稍微贵重些的财物,全部留给了长公主。

  这般排场虽不算寒酸,可对于一国太后的葬礼来说,实在过于简朴。

  要知道汉代推崇孝道,地方上的豪绅去世,他们的子孙后辈往往都用金银珠宝陪葬,甚至珍贵古玩、锦绣丝织,亦是在墓室中堆积如山。

  不过这一孝顺的举动,倒是导致汉墓十墓九空的根本原因。

  地方出现起义之后,道德感低下的那些势力往往会选择开掘墓室,抢掠陪葬品,甚至连棺材板都不放过。

  在这样的情况下,那些享受哀荣的墓主人,反倒不得安生。

  而从未被盗发过霸陵,格外另类。

  一来是孝文帝生前名声甚好,百姓感念着他的恩德。

  二来乃是霸陵地处山中,位置难寻。

  最后则是刘恒的遗诏上明确说过,他不希望滥用民力,故而选择薄葬,墓穴中没有值钱的陪葬品,自然不会有人动什么歪心思。

  参加完葬礼后,陈洛心中颇为感慨。

  从生到死,这位窦太后用一生“夫唱妇随”,模仿着刘恒。

  无论是行事风格、执政理念,或者是选人用人的要求,高度相似。

  她的行为看上去略显笨拙,可未尝不是最合适的做法呢?

  要知道多少君王继承了大好江山,却想着一占自己的心中的“抱负”,开始胡乱操作,结果把蒸蒸日上的王朝拦腰截断,整得民怨沸腾,亡了天下。

  而窦太后知道自己能力不足,又有着“圣君”模版一般的枕边人,那么需要她接手这个帝国的时候,与其按她的思路去进行变革,还不如老老实实地遵循旧例。

  刘恒选择无为而治,窦太后同样延续黄老治国。

  刘恒选择任用文官为相,窦太后同样是将卫绾提拔上来。

  刘恒屡次征辟阳夏文贞侯,窦太后同样信任阳夏陈氏的子弟。

  一板一眼的临摹,或许显得有些呆滞,外加时代变化的原因,某些政策不再适合于她执政时的大汉。

  但她交到刘彻手中的,乃是一个强盛的大汉。

  ……

  “陛下,生老病死,乃是天理循环,窦太后薨逝,实在举国悲痛之事,但您还是得保重龙体啊。”赵绾站在刘彻身侧,言语间带着关切之意。

  为亲人离世而悲伤,乃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。

  在父亲离世的那小半年里,赵绾在读书的时候,往往见着讨论孝道的言论,都会觉得心脏骤然一抽。

  树欲静而风不止。

  夜深独处,在床上辗转反侧时,脑海中窜出的某些画面,更宛如埋在指尖皮下的细刺,平日里不觉有异,但用力按下,却能引起阵阵隐痛。

  可对普通人来说,这些再正常不过的哀伤,却是皇帝应该克制住的情绪。

  身为天子,要对整个天下的万千黎民负责。

  孝惠帝经历丧母、丧兄、丧妻、丧子后,悲恸而亡,换成寻常人家,大家都能表示理解。

  只是他的身份特殊,那么史官在记录的时候,哪怕内心抱着同情,但必须如实记录下不良的影响。

  那就是刘盈尚未立储,而且子嗣年幼,导致大汉中央在短时间内陷入了权力中空,如果后续继承者不是刘恒这样优秀的皇帝,那么大汉上升的国力,恐怕要戛然而止。

  因此赵绾现在不仅是在安慰刘彻,更是抱有几分规劝的心思。

  陛下,太后走了,您可以悲伤,但千万不要悲伤过头啊。

  站在亭内的刘彻,静静看着空中洋洋洒洒飘落的白雪,接着迎着寒风,伸手扫去栏杆上积下的一层薄冰。

  “赵大夫莫要多虑,朕知道要以国事为重,现在太后薨逝,朕更应该继承太后和先帝的遗志,让大汉的国力更加强盛,让四方夷狄皆来臣服。”说这话时,他的神色没有多少波动。

  不过这些内容并非套话。

  刘彻从来不愿意隐藏自己内心的志向,只是他以前不说,一来是与窦太后的政见相悖,二来则是他更希望把这些落到实处,而不是在事前自夸。

  因此他的诸多想法,只和少数人透露过一二。

  “陛下能这么想,那臣就放心了。”赵绾松了口气,只要陛下仍有励精图治的心思就好。

  毕竟亲人离世,从而改变整个人心态的事情,并不少见。

  若是陛下看着生老病死,心生恐惧,开始追求长生,求仙问药,那就糟了。

  当一个人将心灵寄托于虚妄,那么就会忽视现实的存在。

  追求长生的统治者,往往会做出荒诞的行为,颁布让人难以理解的政策,对国家造成极大的损害。

  当然,老刘家从高祖笑着驱赶走太医后,向来是坦然直面生死。

  孝惠帝因至亲离世而悲伤,但并未去寻访方士以求慰藉,或者找寻复活他们的方式。

  孝文帝坦然地交代自己离世后的安排,明说不要厚葬,希望贾谊好好辅佐刘启。

  孝景帝同样如此,交代国事完之后,见了见家人,平静安详地离开。

  沉吟片刻的刘彻,缓缓道:“赵绾,你觉得以你的才干,担任丞相如何?”

  这一开口,就是把赵绾给惊到了。

  啊?

  我?担任丞相?

  每一个字,自己都可以听懂,但它们结合在一起,却是让赵绾觉得咋就这么迷糊。

  愣了数息时间,他才答道:“禀陛下,臣身无侯位,且才疏学浅,担任御史大夫,已经是极限了,何况臣身无爵位,如果出任丞相,恐怕不能服众。”

  大汉从建国以来,暗中延续着一条潜规则,即非列侯不能担任丞相。

  从第一任丞相萧何,再到当今丞相卫绾,无一例外。

  何况自己担任御史大夫这些年里,没有做出什么过于耀眼的功绩,破例出任丞相,确实过于突兀。

  “非侯不能任相,是大汉律法里写着的规矩吗?”刘彻淡淡反问。

  “这……”赵绾张了张嘴,这条规则确实没用明文写出来,可这么多年一直都按照它来办的啊。

  “哪怕有这样规矩,可规矩是死的,朕莫非还不能改改?”刘彻揉了揉下巴,接着又反问道。

  赵绾想挠挠头,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,只能选择沉默以对。

  面对目前的情况,他内心思绪繁杂。

  莫非陛下是在试探自己?

  其实并不是让我出任丞相,而是想让我举荐合适丞相的人选?

  赵绾这么一想,愈发觉得自己的猜测很有可能。

  要知道自己现在出任御史大夫,就已经勉勉强强,要是换到丞相的位置上去,岂不是贻笑大方,丢脸丢到家了吗?

  连我都清楚这点,陛下怎么会不知道呢?

  所以现在陛下并不是想让自己出任丞相,而是想要自己推辞几句,再推举适合丞相的人选。

  如此一想,赵绾觉得全都说得通了。

  而且根据刘彻刚才的言语,他好像还能分析出点门道。

  陛下和自己说“非侯不能任相”,莫非是在暗示他看中的人选?

  原本公孙弘觉得陈伯玉就是丞相的最佳人选,可身上已经有了侯位,大概是陛下觉得他年岁较轻,担任丞相,难以服众,所以想选个有威望的人吧。

  而朝堂之上,身无爵位却名望不菲者,又有谁呢?

  想了想,赵绾开口道:“禀陛下,臣觉得自己实在有限,何况朝中有不少人比臣更适合这个位置。

  陈太学素有革新之志,做事井井有条,而且有胆气、有见底。

  王郎中从陛下继位以来,兢兢业业,哪怕细微的错误都没有犯过,适合担任重任。

  还有刘宗正,有智谋,且身为皇室宗亲,这些年脱颖而出,比臣更加优秀。”

  觉得自己猜中了刘彻的想法后,他一连是举荐了三位朝臣。

  陈洛虽然年轻,但能力是一等一的强。

  王臧与自己乃是刘彻第一批重用的臣子,则属于嫡系中的嫡系,刘彻手下最亲信的臣子。

  至于刘德,属于新冒头的宗室,办事妥帖,得到了刘彻的重视。

  因此想要选出合适的丞相,赵绾觉得就在这几人之中了。

  听完这番话后,刘彻叹了口气,似乎有些失望。

  他摇了摇头说,“维新侯确实不错的人选,不过太学现在尚处于草创阶段,离不开他的存在。

  至于王郎中,办事稳妥,但缺乏进取之心,放在现在的位置上,是最为合适的。

  至于刘宗正嘛,他有奇谋,有急智,只是眼光不算长远,还需要多多历练。

  这些人在朕眼里,都不是担任丞相的好人选,比不上赵绾你啊。”

  听着刘彻一个一个地挑问题,指出毛病,赵绾就意识到了刘彻心目中另有中意的臣子。

  直到那句“都不是担任丞相的好人选”出口,他就知道反转来了。

  没成想刘彻接下来的那句话,居然又拐回了自己身上。

  这顿时让赵绾神色茫然。

  陛下这是什么意思?

  莫非是听我推荐的人选不满意,要让我再推荐几个?

  不怪赵绾会这么想,毕竟他是真没有过想担任丞相的心思。

  自己现在老老实实当个御史大夫,作为副职,工作基本都有丞相兜底,如果换作让自己担任丞相,压力倍增。

  于是赵绾深吸一口气,“陛下,臣自觉非丞相之才,若是出任丞相,恐怕会有很多地方无法做好,那就是失职了。”

  虽然没能弄明白刘彻的根本目的,但赵绾还是遵循本心,选择拒绝。

  见赵绾拒绝,刘彻反倒更想让他担任丞相这个位置。

  “朕觉得伱合适,难不成你是在质疑朕的眼光吗?”

  他并非想要找一个完美的丞相来辅佐。

  恰恰相反。

  自己更需要坐在丞相这个位置上的人,不多碍事。

  毕竟丞相对于皇权有着制约作用,刘彻下的政令如果与丞相的政见不相吻合,那么两人产生矛盾,这对刘彻推行自己的政策来说,就是一种阻碍。

  而赵绾最符合刘彻的要求。

  首先,他乃是由自己提拔上来的官员,支持革新变法,不用担心理念上存在冲突。

  其次,赵绾的能力还算不错,丞相位置上总不可能真放个花瓶摆着,他担任御史大夫这些年,虽然没有立过什么大功,但也未犯下什么大错,处理日常事务,还是没有问题的。

  最后,那就是自己破格提拔赵绾,实际上是让他在丞相这个位置上更加好掌控,凭借皇权得来的位置,那么就得依附着皇权,来确保自己的位置不会失去。

  刘彻把话说到这个份上,不容赵绾明白这是不让自己拒绝。

  于是他郑重道:“臣承蒙陛下青睐,若是要任丞相之职,必然竭尽所能,不负陛下之期待。”

  有时候没有别的路可以给自己选的时候,哪怕心有畏缩之意,亦只能选择向前。

  “朕相信你可以的。”刘彻嘴角微微上扬,冲着赵绾点了点头。

  ……

  离开宫城之后,赵绾踌躇不已。

  他坐在马车之上,只觉得整个后背不断冒出冷汗。

  德不配位,必有殃灾。

  赵绾扪心自问,自己是绝对没有担任丞相的能力与资格。

  但现在陛下想要把他强压到这个位置上,那他要是选择拒绝,反倒像是不知好歹。

  丞相的地位仅在一人之下,任凭让谁来看,都会觉得自己是在矫情,是在不知好歹吧。

  赵绾猛然抬头,向车夫吩咐道:“改道,我要去维新侯府。”

  “唯。”驭者应声。

  赵绾的想法很简单。

  自己现在茫然不知所措,找人商议,无疑是个好的解决方式。

  换成一般人的话,必然理解不了自己的担忧,但是维新侯的话,肯定能够看得出来,自己的忧虑从何而来。

  有人和自己商量,那么或许可以多出一些看待问题的角度,哪怕最终选择接受出任丞相,那也能避开其中的一些陷阱与漏洞,不至于栽到坑里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am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am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